pg游戏官网登录入口-“锂电双雄”净利下降七成,锂矿企业告别“暴利时代”
撰文|大蔚编辑|凯旋
锂矿企业难逃锂价周期的“魔咒”。
近日,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公布了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锂电双雄”净利双双下降超过七成。
财报显示,赣锋锂业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72亿元,同比下降21.2%;归母净利润49.47亿元,同比下降75.9%。
天齐锂业净利同比亦下滑近七成,天齐锂业3月28日公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05.03亿元,同比增长0.13%,营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72.97亿元,同比减少69.8%。
资本市场也体现了颓势,按3月28日收盘价,与12月前相比,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市值分别跌去35.5%和46.1%。而与最高点相比,赣锋锂业市值更是大幅缩水2300亿。
进入2024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彻底向下突破了10万元/吨的关口,随着碳酸锂价格的暴跌,锂矿企业“暴利时代”也基本宣告结束了。
赣锋锂业营收净利双降
就业绩大幅下滑,两家公司均提到了行业背景。据上海有色网历史价格,电池级碳酸锂从2022年年底的51.2万元/吨降至2023年年底的9.69万元/吨,跌幅高达81.07%。
上游原材料的降价向下传导,自然冲击了资源企业的利润空间。天齐锂业表示2023年受锂化工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下降,锂化工产品毛利下降。据年报披露,锂化合物及衍生品板块在天齐锂业的应收中占比超过三成,毛利率较上年下降了12%,为73.85%。
赣锋锂业也表示,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受锂行业周期性影响,终端需求增速放缓,锂盐产品价格全年持续下降,如赣锋锂业2023年下半年的锂盐产品平均售价较上半年下跌了42.3%。
单季度看,赣锋锂业四季度主营收入72.9亿元,同比下降48.7%;净亏损10.63亿元,同比下降118.62%,是目前已公布年报的锂企业中单季度亏损最大的企业。
尽管净利都大降七成,但是从营收和毛利率来看,“锂王”赣锋锂业的下坠更为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的那几年,作为“锂王”的赣锋锂业可谓吃尽了行业红利,营收从2020年的55.24亿迅速攀升至2022年的418.2亿,短短两年时间营收就翻了约8倍。然而,伴随着行业步入下行周期,赣锋锂业迅速受到了反噬。2023年,赣锋锂业的营收329.72亿元,比2022年下降了21.2%。而在同样背景下,天齐锂业的营收却实现了微涨。
赣锋锂业的毛利率也远低于天齐锂业。
2023年,赣锋锂业锂系列产品价格出现下滑,其中由于下半年价格降幅较大,较上半年平均售价下降42.32%。全年锂产品毛利率降至12.53%,去年同期为56.11%。而天齐锂业2023年锂盐毛利率为73.85%,去年同期为85.85%,锂矿毛利率90.44%,去年同期为83.95%,远远超过赣锋锂业,这也是其净利润高于赣锋锂业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出现盈利能力差异,资源自给率或许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天齐锂业是少数已实现锂资源100%自给自足的企业之一。公司同时布局硬岩锂矿和盐湖锂矿资源,以位于澳大利亚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和中国四川雅江措拉矿为资源基地,并通过投资SQM和日喀则扎布耶的部分股权,进一步扩大了对境内外盐湖锂矿资源的布局。
赣锋锂业的资源自给率则尚有距离,公司现用的主要锂资源为澳大利亚Mount Marion项目,通过持续投资上游锂资源公司及签署长期战略采购协议的方式保障原料供应。赣锋锂业在2022年年中曾披露当时的锂资源自给率为40%左右,随着控股的资源项目陆续投产,预计未来公司自有资源的供应占比将达到70%左右。
因此,在供大于求的形势下,赣锋锂业依然在原料端不断扩张。今年1月,赣锋锂业及其子公司与Pilbara签署了承购协议修订案,向赣锋锂业增加锂辉石精矿供应。随后,赣锋国际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6500万美元向Leo Lithium收购旗下Mali Lithium公司不超过5%股权。
3月,赣锋锂业宣布,同意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7000万美元的交易对价认购阿根廷PGCO公司不低于14.8%的股份;与澳大利亚锂矿巨头Pilbara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拟各出资50%开展锂化工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行业风云变幻之际,也是企业格局调整之际。昔日“锂王”的名号,恐怕不久会易主。
多家锂矿企业均不同程度下滑
龙头企业尚且净利下降,其他企业更难独善其身。数据显示,盛新锂能、藏格矿业等多家锂矿企业2023年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3月27日,盛新锂能发布年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9.51亿元,同比下降33.96%;实现净利润7.02亿元,同比下降87.35%。其中,公司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7.88亿元,同比下降35.29%。产品的毛利率仅11.9%,同比下降48.17个百分点。
3月21日,藏格矿业披露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2.26亿元,同比下降36.22%;归母净利润34.20亿元,同比下降39.52%;扣非净利润35.75亿元,同比下降37.2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84亿元,同比下降45.05%;
2月23日晚间,长远锂科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司营业收入约107.29亿元,同比减少4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24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6元。
厦钨新能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2.29亿元,同比下滑40.08%,营业利润5.60亿元,同比下滑54.81%。
据此前业绩预告,锂矿板块中,川能动力2023年归母净利润变动幅度预计为-1.38%~9.89%,尚有增长的可能;西藏矿业、融捷股份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均超80%;雅化集团预计下降99%左右;江特电机下降幅度则超过了110%。
多氟多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8.17%-71.25%,其表示主要是受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六氟磷酸锂售价大幅下降。此外,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翔丰华、信德新材、胜华新材、振华新材、天赐材料、海科新能企业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跌;天力锂能、华正新材、丰元股份等企业预计2023年净利润亏损。
不过,也有部分锂矿企业出现了逆势上涨,比如紫金矿业,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4亿元,同比增长9%;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5.38%。
下行周期不知何时结束
2023年,是碳酸锂从短缺到过剩过渡的一年,锂行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价格整体呈现振荡下行趋势。受此影响,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利润面临重新分配,身处行业上游的锂盐企业受降价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利润下行尤为明显。
尽管净利润下降七成,赣锋锂业还是“含泪”赚了近50亿。那么,未来“锂业双雄”还能重现昔日辉煌吗?
这个很难说,只能说在行业理性发展的情况下,暴增几十倍的疯狂应该很难再现,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盈利分布应该会更加均衡。
从2022年60万元/吨到2023年过山车一般的价格下跌,锂矿石企业一直渴望2024年碳酸锂价格上涨,然而事与愿违。到目前为止,碳酸锂价格较2023年年底微涨,但仍然在11万元左右徘徊,没有更大的突破。
究其原因是需求不足。因为现在下游的动力电池厂商已经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淖,如何消化已有产能是其迫切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活下去,已经开始裁员。
2月,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已启动深度变革,措施包括“加大实施末位和绩差人员淘汰”,“持续通过精益生产做到减人增效”。
连巨头宁德时代也曾被爆出产线工人“回归8小时工时和双休”的生产情况,不再要求工人加班。
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有多家电池厂宣布停产,包括松下蓄电池(沈阳)工厂、明冠新材、厚能股份、宝能汽车旗下动力电池项目昆山聚创新能源以及老牌动力电池企业捷威动力等。
而产业链末端的新能源车企则在疯狂进行价格战,需要最大程度压低成本。
需求侧的蝴蝶轻轻煽动翅膀,就能影响供给侧。由于需求不足,很多锂矿企业已经停工停产。近日,一篇关于“被称为亚洲锂都的宜春大量涉锂企业停工停产”的报道正在热传。
据报道,宜春及下辖各区的涉锂企业正大面积停工停产,未停产的企业也开始大幅度削减产能,以最大程度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另有消息人士介绍,年产量超过20万吨的志存锂业总部生产基地,如今是整个厂区显得格外安静,几乎听不到机器运转的轰鸣声,烟囱也不再向外排放白烟。
报道还指出,如今停产停工的涉锂企业并非局限于小企业,而是涵盖了所有大中小企业,而停产的企业时不时传出“裁员”的消息。
据宜春一家碳酸锂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宜春大部分的锂云母矿开采,都存在服务外包的情况。只有碳酸锂价格在12万元/吨以上,各个环节才有钱赚。但是,目前11万元/吨价格,低于绝大部分锂云母提锂企业的成本线,整个产业链根本玩不转。”
除了低迷的市场行情,环保问题也是宜春锂企面临的一大难题,一些企业进行环保改造也是停产的原因之一。
总体说来,2024年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业内普遍认为,尽管目前碳酸锂实际过剩量不多,但由于产业链的主动去库存,产业链对过剩的感受十分明显。2024年大概率是大量过剩、产能出清的一年。供应过剩仍是市场的主线,随着碳酸锂供应释放明显增加,需求增速的进一步下滑,锂矿、锂盐的产能和产量过剩都会较为明显。
原文标题:“锂电双雄”净利下降七成,锂矿企业告别“暴利时代”